提問者:永遠的saber控2013-10-14 00:00
本人打算從206和307中選一輛,但苦于抉擇。請個位大蝦從各方面比較評價一下二者,萬謝!!
先說206吧:1、206的底盤,強化鋼板,厚實而且工整。光線暗,看樣子應該是已經做了封塑處理了。因為上路的體驗并不多,也不好說底盤的隔音效果到底如何,不過,底盤的強度完全不用懷疑。2、避振器,一個人坐上去變形不大,兩個人上去后四輪及懸架變形明顯。三個大漢坐上去后看著206快趴了。再動一動感覺變動幅度還可以接受?傮w感覺懸架比較高,避振沒有想象的硬。3、本人身高1.83米。體重80公斤。屬于比較壯的了,坐在前排調整好坐椅位置后感覺視野非常好這與307是一樣的。坐椅非常舒適,腰部支撐有力,大概是過去形車的原因,坐椅的抱裹感非常好。不過有一個問題膝部緊貼方向盤下面的大軸,感覺不太舒服。從身體感覺上它的后排空間和飛度差不多或者比飛度略小,但比北斗星,奧拓什么的要舒服多了。不要把它的后排想的那么可怕,說206適合兩口58車,再加一條狗。這個說法太夸張了。3個人坐著非常舒服,4個人坐也沒有任何問題,要是5個人坐的話……估計后排會像沙丁魚罐頭。4、206和它大哥307的翼子板可不一樣了。307用的是合成材料。大家褒貶不一。這次不用再為這塊翼子板費口水了,它是一整塊成形的。從心理上講,應該是A柱前面的鋼性更強了吧。5、206的發(fā)動機蓋有一個小問題。小日本的飛度的蓋子下面附著一層石棉一樣的材料用來隔音的。可小獅子的蓋子就是一塊光禿禿的鋼板,不知道會不會降底隔音效果。希望只是樣車是這樣。6、小獅子標配版的輪胎用的是GOODYEAR的。不是很理想。要是用普利斯通的多好啊,嘿嘿。7、手動檔的,檔位非常清晰,檔位行程也還不錯。再說307:優(yōu)點:1、車身剛性高(鋼材用得多啊)2、車內空間大3、制動性好4、噪音小5、頂級款配置高6、彎道操控性好7、技術較新8、富有個性(超大的前風擋,天窗,車內良好的光線,8個揚聲器,明顯突出了透光性,音響等法蘭西浪漫因素)缺點:1、起步,加速比較平庸。2、根據汽車畫報上說,由于車身較高,輕打方向盤會車身會有抖動。(不過不知道那位記者開的是樣車還是量產車)3、由于車身較壯,同時動力又沒有跟上來,會讓人覺得比較笨重。這才是其尾部經常為人所詬病的真正原因。總結:1、原型車無疑更富有個性,兩廂的車體較為輕盈,配合POSH發(fā)動機,動力更有保障。三廂307的尾巴非常丑,而且是重了。307改到這個程度,應該是妥協(xié)的結果。不配更優(yōu)質的發(fā)動機估計是考慮到價格的因素,不知道現(xiàn)在的307能否得到大家認可,法方會不會考慮推出動力更澎湃的版本?不過肯定又要更加耗油及銀子了。2、307的尾部其實其實一直是大家爭論的焦點,如果改得象M3,后排乘客的頭部空間可能會太小。改成這樣呢,大家又都說丑,也沒辦法,誰愿國人喜歡三廂呢。樓主如果決定要買307的話,不妨再認真看看?怂梗谶@里我就不細說了,個人感覺福克斯比307強,最起碼屁股比307漂亮:)
回答者:www.airwds.com2016-10-14 00:00
市面上不同品牌的隔音材料價格也不盡相同,全車隔音從幾百到一兩萬不等,不過現(xiàn)在大部分品牌的材料的材質都相差無幾,并不需要選擇太貴的材料,只要選擇環(huán)保的中低價材料,再加專業(yè)的施工就能做出非常好的效果,跟那些大品牌高價格高利潤
提問者:clarke03182015-03-21
新奧拓原車有一些隔音處理,比如車門,底板,尾箱,翼子板等地方都有些阻尼板(原車一般是瀝青的,因為目前奔馳寶馬都是用瀝青阻尼板,后期可更換為環(huán)保丁基阻尼隔聲止振墊),擋火墻部位自帶一張隔聲隔熱棉。當然,新奧拓還有很大的降噪
提問者:whyAndme2014-04-30
鈴木奧拓大王子做隔音,止振,隔聲,吸聲材料都用的話,做普通材料大約是800-1200元,做品牌的材料,要1800-2200元。做完后車速100公里時,可降低3-8個分貝,這是的噪音大小相當于沒隔音時車速60公里的聲音,跑
提問者:高liming2013-12-10
看上海臺說的記著從3年內生產的3系5系C級E級A6L Q5采取樣本 檢驗結果與70號瀝青完全相同 估計你的2011款奧迪A6L也跑不了 坑爹啊 不把國人當人啊 為了1年1億的利潤坑了多少人 不過連德系豪華品牌三巨頭國產后
提問者:ao3854uqhh2013-09-13
發(fā)動機沒問題,日產現(xiàn)有1.6排量的車都這款HR16的發(fā)動機(驪威不帶可變正時),你坐上日產的1.6試一試,怠速根本聽不見聲音,只能說啟辰減少了某些隔音材料。
提問者:mop23252013-09-08
好東西才會有人行動,一輛車設計的工程師都不給它考慮這些設計,肯定是有道理的。
提問者:sdbaap2014-10-18